“卓越·人物”專欄旨在講述工程師學院優秀師生的過往經曆,展現工程師學院師生風采,發揮榜樣作用,促進師生、朋輩交流。
郭聖剛,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2024屆車輛與運載學院校友。現任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總設計師,内燃機與動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等職。主持國家科技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1項。
郭聖剛于2019年9月起就讀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創領工博項目,于2024年6月畢業,獲評2024年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優秀博士論文。
聚焦工程問題與科研創新點有機結合
郭聖剛始終恪守着眼新生市場需求、追蹤行業動态發展、關注平台前沿科技、堅持低碳環保導向的實踐原則。
面對“如何寫出一篇優秀博士論文”這一命題時,郭聖剛持續秉承的思想是将實際工程的難點痛點和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點與學術科研創新點結合,聚焦實際工程問題或技術矛盾點,逐步完成對課題内容的模塊化梳理和細化。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郭聖剛将綜述的撰寫過程看做是項目選擇的過程。他尤其重視論文準備過程,論文開始得越早越好,而且一定要聚焦實際工作領域。在回顧前人工作時,郭聖剛一點點理清專業的發展脈絡,探索哪些領域還有發展空間,從而才能确定項目的出發點。此外,郭聖剛在推動研究從理論向實踐轉化時也不是一帆風順,在偶爾出現實踐情況脫離理論框架的時候,他積極地将工程化的過程看作是探索、尋找、解決技術矛盾的過程。”。
郭聖剛介紹濰柴研發的全球首款熱效率突破50%的商業化柴油機
“導師給予我最大的啟發和支持”
論文撰寫過程中,導師楊福源教授給予了他莫大的力量。楊福源老師給予郭聖剛不同的視角和前瞻性的規劃建議,讓郭聖剛減少研究彎路,也讓選題更清晰。楊老師作為氫能技術的研究者,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讓郭聖剛對氫能源發展趨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相關工作項目開展和産品研發方面獲得了許多之前工作時未曾感受到的啟示。郭聖剛總在抓住一切與導師溝通的機會,每次與導師交流,都讓他獲得更新的視野和更寬的眼界。也是在與楊老師的溝通過程中,郭聖剛逐漸了解了氫能技術現下面臨的存儲運輸難題和使用場景的局限性。氫燃料電池可能在未來的10年會逐步成為主流技術,但在大規模量産前,柴油發動機依然會占相當的比重。柴油機在某些使用場景,還是較難被替代掉的。另一方面,氫燃燒依然存在氮氧化物污染,針對柴油機的降污染物的研究也可以遷移到氫燃料發動機的開發中去。這是支持他堅持研究這一課題的重要原因。
整合時間,應對錘煉
工程博士常常需要消化跨學科的知識,這需要投入極大的時間精力。非全日制同學往往面臨着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壓力,更需要找到高效的時間分配策略。在論文沖刺階段,郭聖剛要求自己适當減少商務活動和興趣活動,必要的時候也得縮減睡眠,自強不息。在他看來,學會整合碎片時間是非全日制同學的必修課,不管是前期課程學習還是在論文研究階段,他都會一一列出詳細計劃,一是為了分模塊有條理地開展工作,二是便于有針對性地分配整塊和碎片時間。
“學校的嚴格要求是一種錘煉,論文修改的過程是對技術點的鞏固。”這是郭聖剛就讀創領工博項目最深刻的心得感悟,也是對當前在校的創領工博同學的勉勵。
郭聖剛參加論文答辯
嚴謹務實、發散思維
談及過去幾年在清華的學習感觸,郭聖剛表達最多的是對這段學習時光的珍視和感恩,尤其是對學校“跨專業領域”學習的感觸。在跨專業領域的班級中,郭聖剛與其他同學産生許多思想交流與碰撞,從課堂上了解到的跨專業學科知識讓郭聖剛更清晰地建立起工程項目的知識結構,并走出學科的局限性,輔助其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自身的工作。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郭聖剛深深感受到了創領工博課程設置非常精細化,切合非全日制學生的學習需求,沒有因為是非全日制課程做任何粗糙化處理。此外,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嚴謹求實的學風也讓郭聖剛感觸良多,老師們深入淺出地講解讓他很受用。
在郭聖剛的創領工博求學經曆中,産學研融合的抽象理念逐漸具象化。他行走在“以需求為導向”的道路上,同時踐行着學科創新和産業升級,不斷對現實發問,拓寬着工程事業的邊界。
供稿:學生工作辦公室
編輯:楊爍琳
審核: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