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專欄旨在講述工程師學院優秀師生的過往經曆,展現工程師學院師生風采,發揮榜樣作用,促進師生、朋輩交流。
本學期将陸續帶來幾位創新領軍工程博士(以下簡稱“創領工博”)校友的畢業故事,經受訪人同意後整理發出,以飨讀者。
毛宗原,2018級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水利系博士生,2024年1月畢業。現任中國建築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勘察設計院院長等。曾作為主要項目負責人,參與首都機場航站樓、國家體育館、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等數十個國家重點工程,個人多次獲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是緻力于将科研轉化為生産力的科技型實幹專家。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毛宗原的創領工博之旅是一段追求卓越、實現自我突破的曆程。在攻讀創領工博的道路上,他總結出自己體會最深刻的兩個關鍵詞:敏銳洞察、勤于溝通。
毛宗原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深耕20餘年。在工作上快速精準地把握工程實踐中的技術難點對他而言早已不是難題,然而如何将實際工程重難點與學術科研創新點相結合,是毛宗原一直在思索的問題。為此,毛宗原堅持始終深入工程一線,一點點探索如何從實際工程項目中提煉出具有創新價值的研究方向。某新型抗拔樁比常規抗拔樁和錨杆節約造價50%以上,鋼筋籠對中問題是關鍵,課題組讨論了6套籠上對中支架技術并确定了最佳方案,然而大規模現場施工中,該方案可靠性差,偏心率高,現場施工人員評價不高。毛宗原和科研團隊吃住現場集中攻關3個月,向現場工程師和工長虛心求教,讓他們充分參與該讨論,最終在鑽機振動杆上施加了永久性四向對中和尾翼對中裝置,完美解決了問題,現場合格率100%。“我博士論文的選題方向,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工程項目中某個技術難點,或者在某項技術問題的關鍵指标上進行突破”,毛宗原說,“應用科學研究和實際工程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都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真正深入項目過程,在工程一線做研究給了我許多論文上的啟發。
毛宗原參加班級活動合影
春風化雨,聞道日肥
攻讀博士學位是一次學術修煉,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和專業課程的學習。毛宗原的導師是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王恩志。“我們經常一起讨論工程問題”,毛宗原說,“我的導師對岩石滲流力學研究非常深入,我在一些大型地鐵項目中也會遇到,這些内容是相通的”。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毛宗原經常和導師分享自己的工程一線遇到的問題,導師依靠自己的深厚的理論功底給出問題的建議。“在一項工程中,由水土耦合引起了大量的管湧及力學問題,如何最優的方式進行處理?如何進行分層壓力計算?很多平時遇見的工程問題都在跟導師讨論,包括跟導師組裡的師弟師妹”,毛宗原回憶到。
畢業關鍵時期正值疫情期間,面對由疫情導緻的實驗延後以及無法入校接受科研訓練等諸多問題,毛宗原堅持“一定要多與導師溝通”,疫情期間毛宗原堅持在校外主動約見導師,多次去導師家裡拜訪交流,積極參加課題組組會,增加向導師請教的機會。“導師經驗豐富,理論紮實,對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毛宗原談到,“老師的站位高屋建瓴,他非常熟悉工程問題,在他的指導下我的畢業論文從一份‘工程報告’轉變為實在的博士論文”。在導師的大力鼓舞與悉心指導下,經過反複修改打磨,近十次推翻重來式的大改動,毛宗原的論文邏輯與框架得以逐步完善,論文創新點更加貼近問題本質。
創領工博課程的學習也讓毛宗原耳目一新,課堂上不同方向的交彙,不同思維的碰撞是多維度學科交叉的具體體現。“和不同方向同學的交流總是可以獲得不同的創新理念”,毛宗原說,“例如能源方向和我們關系不大,和能源方面的同學讨論後發現,海上能源和港口建設方面也經常遇見岩土問題,這些都是有意義的研究方向”。不同學科信息的交彙,極大拓寬了毛宗原的視野,也讓他學會了用整體的眼光看待工程問題,關注工程的整體效益。
毛宗原與博士同學和授課老師探讨工程問題
八字學風,催人奮進
毛宗原的本科與碩士也是畢業于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就讀創領工博時期,每當畢業面臨新挑戰新難題時,在學生時代就深深烙印在心的“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清華學風便會在他耳邊響起。
嚴謹,是治學之本,求學之道。毛宗原在工程及學術工作中體現了極強的計劃性和系統性,他在課題進程中詳細規劃了工程研究的各個階段,包括試驗準備、數據收集、數值模拟等。經過五年的博士訓練,他說道:“創領工博項目不僅鍛煉了我嚴密的邏輯思維,更讓我深刻理解到了如何在科研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五年,既有學習,又有科研,既有管理,又有經營。”
勤奮,是自強不息,矢志笃行。從2022年2月直到2024年1月,毛宗原花了近兩年時間完成畢業相關工作。為了兼顧工作的同時做到高質量畢業,他要求自己做好時間管理,壓縮休息時間,甚至長時間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到最關鍵的2023年下半年,他周末經常在學校通宵科研學習。“無數次的瀕臨崩潰後,咬牙往前沖也成了一種習慣,清華八字學風是我在學生時代和後來工作以後一直保持的自我要求與鞭策”,毛宗原笑道,“在拿到創領工博畢業證書那一刻,我也對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求實,是腳踏實地,行勝于言。毛宗原在工地現場近12年的時間,從技術員一直到項目經理,堅持邊做工程項目邊做科研,這種工作模式讓他的科研訓練從未間斷。毛宗原始終重視從實踐生産困難中找到技術難度進行解決,産生研究成果,再反向用于工程實踐。“深入實際工程裡去,帶着一雙能夠發現問題的眼睛”,毛宗原說,“工程與科研并行,理論與實際結合,以實踐檢驗理論,是工程師的必修課”。
創新,是勇于突破,追求卓越。面向實際工程難題,他注重在關鍵技術指标上進行突破,如降低造價、縮短工期、實現綠色低碳等方面,并闡明這些技術在微觀和宏觀層面的原理。日常工作繁忙,但毛宗原仍抽出時間參與學術研讨和報告。針對多位專家學者具有啟發性的報告,毛宗原結合自身專業優勢,融會貫通,在未知的工程領域開拓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内容。
毛宗原在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就讀本科期間的合影
回顧創領工博求學曆程,毛宗原感慨道:“工程博士實屬不易,往往每人都是多肩挑”,他結合個人畢業經曆,向師弟師妹們分享兩點,一是要提前做好個人規劃,錨定畢業目标把畢業壓力和任務分散到整個讀博期間,而不是到了畢業年級時再去做努力;二是反複強調的導師交流至關重要,多去找導師,多聊多想多嘗試,把某種習慣性的“不可能”變成自己突破的方向。
文字:毛宗原、王志豪
圖片:毛宗原
審核: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