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技術革新的浪潮中,工程師的角色愈發重要。德國、法國是世界工程教育的發源地,伴随着工業革命中生産力的迅速發展與綜合國力的崛起,逐漸形成了以“精英化”“雙元制”教育為特色的完善的工程教育體系。當前,我國正從“工程大國”向“工程強國”邁進,亟需大量卓越工程人才。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在2024年5月訪問法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人文交流“雙向奔赴”,推進教育、青年等合作。
值此關鍵節點,核研院-工程師學院組建“Dual·歐”赴德法海外暑期實踐支隊。來自核研院、集成電路學院、機械系的9名師生于8月中旬前往德法知名高校和代表企業等,通過參觀調研、座談采訪、青年對話、紅色宣講等形式,深入了解德法的工程師文化,促進跨學科、跨國界交流學習,探索和學習德法從高校到企業的工程師的培養體系及成才路徑。
走進高校,探究“雙元制”工程精英教育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始終代表着國家人才戰略的風向标。德國法國的高校經過百年的探索,形成了成熟的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支隊走訪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和巴黎薩克雷大學等4所歐洲頂尖工程學府,探究“雙元制”“校企聯培”的工程師培養路徑。
1.嚴格的選拔途徑、開放的教育分流
德國的綜合性大學聚焦前沿科學的理論和科研基礎,緻力于培養研究型工程師;而應用科技大學通過校企聯合培養,讓學生盡早接觸工業界的工程技術,緻力于培養應用型工程師。
支隊采訪的慕尼黑工業大學當地學生Schön說“開放的教育分流給了我們選擇适合自己發展路徑的空間”。在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學生Romain向我們介紹了法國工程師大學校通過極其嚴格的入學競考選拔直接影響傑出的精英工程人才輸出質量,從而形成更優的良性循環、保證了人才質量。
2.務實的課程體系、靈活的學習機制
在亞琛工業大學,支隊成員們前往世界前沿的材料成型研究所參觀學習,并在圖書館遇見正在準備考試周的本科生們,亞琛工大與清華聯合培養的工業工程系德國留學生Alpher說“亞琛工大有強度較高的課程體系,如碩士在讀期間要修100餘學分,這意味着更高的自我管理要求”。
在巴黎薩克雷大學,支隊成員們和13名當地學生及校友進行了别開生面的會餐交流。一位已經畢業并成為工程師的校友Jéan激勵大家“法國很多工程師院校與國内頂尖高校建立了雙學位項目。這種靈活的學習體制為大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3.雙元的校企合作、聯培的實踐方式
德法的高等工程院校,與領域相關企業長期合作,學生在讀期間至少要去企業實習4個月,熟悉企業運作、工業流程,還能深入學習各種工程技能、超越科研領域的局限;并會在不同階段以工人、技術員、見習工程師等不同身份多次到企業實習,逐漸養成專業的工程素養。
“雙元制”校企協同的工程教育方式構成了德法精英教育體系的關鍵一環,通過針對性的教育分流和重實踐的人才聯合培養,縮短工程人才培養周期、帶動産學研緊密結合、促進技術成果加速轉化、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工程人才保障。
對話企業,觸摸世界前沿“工程師文化”脈搏
在“雙元”的校企培養模式下,企業不僅是重要的工業發展主力軍,更重要的也在推動國家工程師教育的發展。實踐支隊走進ITER、法國電力公司eDF、寶馬BMW、CGN Europe Energy、西門子Siemens、CATARC Europe、CGN法國工程公司等7家德法代表性企業,通過直面工程一線、行業前沿,感受技術創新的脈動,獲得更多德法工程師文化的一線快報。
1.learning by doing的工程師文化
在法國電力集團(eDF),公共關系總監Je suis提到 “learning by doing”正是法國工程師文化中這種重視實踐的理念的集中體現,隻有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真正的理論聯系實際。
在寶馬BMW,負責市場研發的工程師向成員們表達:BMW需要的不隻是有知識、有技術的“worker”,更是能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engineer”。
2.重實踐的人才培養、密切的校企配合
在CATARC Europe中汽研歐洲檢測認證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設備車間運行的工程師向成員們表達了他們對高校工程實習生的求賢若渴“企業和慕工大有密切的校企合作,除了共同完成課題外,每年都會投放靈活可選擇的崗位留給學生來企業實踐實習”。
在CGN Europe Energy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支隊成員采訪了一位實習生Marie,她是工程專業的研一學生,自主選擇了“兩天在校學習,三天在企實踐”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她表示:在企業實習可以深化對數據分析實際應用的理解,同時可以獲得寶貴的行業視角,這将對她未來的工程職業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3.精益求精的工程理念、可持續的技術創新
作為德國代表性前沿企業,西門子Siemens精益求精的工程理念和質量至上的企業文化讓支隊成員們印象深刻。支隊采訪到一位西門子的工程師提到“在西門子,質量就是一切”。
在CGN中廣核法國工程公司,支隊成員們了解到為掌握法國的核電技術,中國工程師們要模拟數百個操作場景,掌握萬餘個知識點,才一代一代推進中國自主核電技術持續更新。
重實踐的德法企業在工程人才培養環節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持續向高校提供實踐平台、引導借助課題的技術創新、培養學生感知市場敏銳、鍛煉學生适應産業需求,為培養出的更适應社會需求的工程人才們提供更匹配的就業機會,實現人才與崗位的精準對接。
溯源“一帶一路”,體悟工程師的國家責任、全球勝任力
實踐支隊前往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館、杜伊斯堡港、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等“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體悟學貫中西、追趕世界工程浪潮的工程師全球勝任力。
在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館,師生們與領事暢談“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與“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工程人才需求;在習近平總書記到訪杜伊斯堡港十周年重要節點,支隊來到杜伊斯堡港進行參觀,重溫總書記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闡述。
在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師生們在TAC1工程師介紹下學習托克馬克型聚變實驗堆,感受工程師全球勝任力所必備的解決複雜國際工程難題的工程專業素養。
紅色宣講,展現清華工程青年人才之風采與擔當
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始終将“立德樹人”作為使命。在本次的德法實踐中,支隊成員走一路、學一路、講一路,探訪了周恩來法國故居、法國先賢祠、巴黎公社運動公墓,持續開展紅色宣講,深刻感悟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精神力量,展現當代清華工程青年的風采。
支隊在周恩來總理法國留學期間的故居開展宣講,從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共産黨人留法從事革命工作的故事中,感受他們經受革命錘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的決心,追尋法國巴黎與中國共産黨人的深厚淵源;在巴黎先賢祠,支隊成員在宣講中回顧了法國的居裡夫人和伏爾泰等科學家的經曆,感受法國科學家的精神力量、“燈塔”之光;在巴黎公社,支隊成員現場宣講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和光輝曆史,穿越時空感受革命先烈們的英勇與堅定。
結語
本次為期10天的德法海外實踐,師生們走進高校探究“雙元制”、“校企聯培”的工程精英教育,深入工業企業觸摸世界前沿“Learning by doing”的工程師文化脈搏,沿“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體悟工程師的國家責任,持續開展紅色宣講展現清華工程青年人才的使命與擔當。通過對比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學習先進工程理念、體悟工程文化曆史,深刻激發師生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正如清華校歌中“東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國以光”所唱:凝聚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堅持為我所用,并結合中國國情加以吸收、發揚光大,這是中華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年輕的工程師們将繼續秉承曆史賦予的責任與擔當,厚植家國情懷、挺膺時代擔當,為中國的繁榮發展和全球的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Dual·歐”德法實踐支隊
編輯:楊爍琳
審核: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