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0日,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工程師學院”)面向2023級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學生(以下簡稱“專項學生”),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天的新生入學教育、師生聯合研讨和素質拓展訓練營活動。
— — 專題報告 — —
核研院副院長王海濤教授為專項學生作《攀登核能科學技術的高峰》專題報告。王海濤教授從“兩彈一星”到和平利用原子能講起,重點圍繞攀登核能科學技術高峰之路上清華的夢想和成就,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與成長提出建議。希望同學們以國家重大需求為理想,從思想、能力、方法層面為多學科交叉、産學研協同打下堅實基礎,學會系統思維,在工程實踐創新中成長為卓越工程師。
王海濤教授作主旨報告
— — 培養方案宣講 — —
工程師學院副院長李鵬輝重點解讀了《2023級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培養方案》,介紹了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的成立背景和培養特點,并就選課方案給予指導建議。
李鵬輝老師作培養方案介紹
— — 師生聯合研讨 — —
工程師學院黨支部全體教師深入到專項學生的5個班級,共同圍繞“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開展了熱烈研讨。工程師學院副院長錢婷主持學習研讨,副院長王任模作總結發言。為了更充分地研讨交流,會前編發了系列學習材料。
Q1:如何理解卓越工程師的使命與定位?
1班師生學習了“紅色工程師的搖籃”相關育人傳統,結合當今産業發展形勢,認為卓越工程師應該瞄準國家重大戰略亟需,成為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的人,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成為推進工程技術創新應用落地的人,培養紮實的理學基礎和學科交叉能力,緻力于提供安全、可持續和有益的解決方案;成為堅守倫理與原則,具備全局、長遠和國際視野,帶領團隊團結協作的人。
Q2:如何堅定理想信念的堅定,發展綜合素質?
2班師生在研讨中提出,在校園學習生活中,充分浸潤學校“愛國奉獻、追求卓越”育人傳統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教書育人特色。在工程實踐一線中,通過開展黨史、國情、行業發展、企業精神等紅色教育方式,進一步增強同學們“愛黨報國、敬業奉獻”的信念。希望在“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下,進一步提升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思維與組織協調能力,勇于接受挑戰且敢于面對挫折。
Q3:何謂更好的專業實踐?
3班師生認為,專業實踐首先要做到深入工程實踐一線、練就真本領,用現代化成果惠及人民才是好的實踐。專業實踐不應僅限于一個學科領域,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好用活清華學科交叉優勢,參與跨學科項目或合作。工程創新不是個人的單打獨鬥,依托專業實踐發揮高端引領和集聚作用,形成“傳幫帶”的合作氛圍,實現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傳承與創新。
Q4:工程專業學位學習的特點?
4班師生結合專業領域的成功實踐和生動案例,探讨了對工程專業學位學習的理解。“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同樣重要。學術學位着重考察學生對前沿科學、未來發展和超前研究的探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工程學位則偏重在工程實踐中,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引導學生去解決工程領域當下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工程專業學位學習,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校企育人合力。
Q5:你所期待的導學關系?
5班師生借梅贻琦在《大學一解》中提出的“大魚前導,小魚尾随,是從遊也”表明了對“良師益友”般導學關系的期待。在良好的導學關系中,學生需要明确發展目标、主動尋求導師指導,學會積極有效的溝通和及時反饋等,成為校企導師溝通橋梁;同時希望導師建立一個開放互信關系,進一步強化校企導師強化合作,在工程實踐中鼓勵幫助學生發掘潛力、合力指導學生成長。
各班師生開展熱烈研讨
各班作研讨成果彙報
— — 素質拓展 — —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通過開展“不倒森林”、“飛盤九宮格”、“團隊擊掌”等多項趣味十足的團隊素拓活動,專項學生紛紛表示增進了相互認識、了解,以及對班集體的融入感,進一步提升了集體協作能力和團隊配合能力。
各組參加素質拓展項目
自9月1日起,工程師學院陸續開展了系列新生入學教育活動。包括隆重的開學典禮、行業專家的成才報告、培養方案解讀、師生聯合研讨、班會及班委選舉,以及素質拓展活動。
全體師生合影
文字:朱瑞林
圖片:劉童
審核:錢婷、安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