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綜合新聞 >正文

清華新聞網6月13日電(記者 黃思南 田姬熔 攝影 楊豔賓人之才者,國之重器。6月9日晚上,校長王希勤出席“校長有約·同行之道”活動,在校史館與20餘位學生代表交流讨論,共同探讨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新型舉國體制。副校長、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姜培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教授童節娟,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指導教師張宇飛等參加活動。

20230613-校長有約-交流現場-李派.JPG

交流現場

“大家對依靠新型舉國體制培養卓越工程人才有哪些疑惑和期待?”圍坐于曆史氣息濃郁的校史館内,在場師生從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和工程師學院發展規劃、運行機制設計多個角度出發,暢所欲言,展開了深層次、建設性的研讨。

什麼是卓越工程師?

以突出的創造力造福人類社會

劉恭言、李龍飛發言(從左至右)

4月27日,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工程師學院”)成立大會在校召開,工程師學院以校企聯合培養為特色,将在促進産教深度融合、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工程人才上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本次活動的“學生召集人”,工程師學院2022級專項碩士生劉恭言以“如何理解卓越工程師的含義”之問開啟了讨論。

王欣雨、張宇飛發言(從左至右)

“是有能力、有勇氣去攻克最難、最頂尖的工程問題的人才。”“是掌握了某種專門技藝或知識,能夠為黨、為國家、為人民作出重要貢獻,為科學發展、人類進步提供可靠助益的人。”工程師學院2022級專項博士生李龍飛、未央書院2020級本科生王欣雨先後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張宇飛肯定了同學們的觀點并進一步指出,卓越工程師至少需要具備工程思維、科學方法和工程管理能力這三方面的素質。

陳曉華、童節娟發言(從左至右)

工程師學院2020級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陳曉華表示:“學院的成立是急國家之所急、應時代之所需,新的培養機制将有助于我國工程師隊伍進一步提升質量、優化結構。”

童節娟結合培養方案設計指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要繼承清華“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的優良傳統,腳踏實地做出成果。

姜培學表示,卓越工程師是一個廣義概念,是工程領域的大師,不僅要求學科基礎紮實、科學素養良好,更要求思想品德優秀,即“又紅又專”。

王希勤則着眼“engineer”(工程師,來源于ingenious)一詞的詞源分享了對卓越工程師的理解:他們應該是一群擁有發明創造能力、通曉科學規律、堅守倫理原則、造福人類社會的優秀人才。

怎樣更好實現卓越工程人才培養?

發揮主觀能動性 用好跨學科交叉優勢

楊郁豪、王濤發言(從左至右)

圍繞怎樣充分發揮校企、師生積極性,依靠新型舉國體制培養卓越工程師,更好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現場師生進行了一場火花四濺的“頭腦風暴”。

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關鍵。

在校學習環節,工程師學院 2022級專項碩士生楊郁豪認為同學們應積極學習專業課程,提前了解産業企業,也要認真修習通用課程,學懂悟深工程倫理、堅定理想信念。

2021級工程管理碩士生(MEM)王濤也分享自身在校學習經曆,并指出了發揚探索精神、用好用活清華跨學科交叉優勢及名師資源的重要性。

韋冉東方、朱悰榕發言(從左至右)

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期間,如何激發企業育人積極性成為讨論重點。怎樣才能把企業的“好牛”牽出來,讓學生參與到重點工程建設與實際問題解決當中,避免走馬觀花、應付交差?

行健書院2020級本科生韋冉東方提出,校企融合是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出路,“真問題”一定是從“真實踐”中産生的。

工程師學院2022級專項博士生朱悰榕分享了自己的體會:“讓企業信任我們,首先需要自己能力素質過硬,面對企業問題,你不僅能幹,還能幹得好,甚至隻有你能幹,企業自然會願意把關鍵難題拿出來”。

姜培學分享了對工程師學院人才培養的初步設想:企業當好出題人,校内由多學科的導師團組指導,讓學生真正利用好企業面向生産實踐、學校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

王希勤對師生的觀點予以肯定并表示,構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新型舉國體制,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各方優勢。與此同時,同學們更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企業,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用好企業資源優勢。在學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名師荟萃”的綜合學科優勢,開展跨學科知識學習,培養與不同領域專家對話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班團建設,繼承清華“又紅又專”的優良傳統,發揮黨組織“火車頭”的帶動作用,以黨建帶團建、促班建。

“同門為朋、同志為友,希望大家能夠胸懷遠大抱負、樹立共同理想,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盡清華學子應有之力。”王希勤向同學們提出希望。

如何優化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形成育人合力

交流現場

學校、企業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怎樣才能有效對接雙方需求,實現人才培養理念與辦學模式的創新突破?

“跟着大師學,更容易成為大師。”張宇飛認為,應構建學校導師、企業導師與學生的“創新共同體”。

童節娟表示,培養過程中學校導師要積極與企業導師開展溝通,企業導師應學習掌握清華學生培養邏輯。

校企聯合培養人才,以學術為主的傳統評價體系就需要進行調整。同學們圍繞評價體系各抒己見,并達成共識:要建立符合卓越工程師特點的專屬評價體系。

談到專業型研究生的社會價值,同學們通過讨論更加明晰了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的概念:“graduate student”不僅僅是“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research student),從事學術研究或投身工程實踐應為方向選擇而非優劣之分。

姜培學肯定了同學們的觀點并表示,随着我國工業發展、科技進步,創新主體逐漸在向企業轉移,未來在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的天地可能會比大學更加廣闊。

王希勤建議同學們可以結合工程師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兩個突出特點繼續深入思考:一是工程師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的效率;二是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導學關系,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與領導能力。

20230613-校長有約-校長發言-李派.JPG

王希勤講話

在總結講話中,王希勤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并指出,建設教育強國,關鍵字在“強”。人才培養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命題。建設工程師學院,是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王希勤表示,在卓越工程人才培養中,對内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充分發揮清華的綜合學科優勢;對外要積極融入新型舉國體制,聚集多方資源形成合力,應國家之需培養“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的專業型人才。學校将積極嘗試、大膽創新,努力在管理體制、評價體系、組織方式、運行機制等方面出經驗、出示範,也希望同學們将自身發展與學院發展事業結合起來,塑造價值認同、繼承優良傳統、培育良好文化,做學院發展的見證者、貢獻者和創造者。希望各方凝聚共識,共同為學院發展建設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貢獻智慧與力量。

活動中,在場觀衆踴躍發言,紛紛結合個人經曆交流了對于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思考與體會,共同表達了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期待。

會前,學生代表在博士生講師團講師、自動化系2021級博士生李廣普的帶領下參觀了校史館,回顧清華培養“紅色工程師”的厚重曆史,感受清華“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教書育人特色。

20230613-校長預約-與會人員合影-李派.JPG

與會人員在校史館合影

“校長有約·同行之道”活動旨在搭建師生共同參與現代大學治理的平台,每期設置一個議題,強調學生在現代大學治理中的重要性。

本次活動聚焦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新型舉國體制。在籌備期,活動廣泛征集師生意見建議、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數據案例、系統組織讀書會和交流會深入研讨;在現場,通過鼓勵思維碰撞等方式營造有互動、有思辨的交流氛圍;在後期,通過形成研究報告、行動方案、政策建議等共同探索開拓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上一期“校長有約·同行之道”活動探讨了班團集體中的師生關系,活動後學校已成立工作專班,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本次活動現場交流視頻将通過雨課堂等渠道與全校師生見面。後續活動将繼續圍繞現代大學治理的不同載體和重要環節等主題開展進一步讨論。


供稿:校研團委

編輯:黃思南、田姬熔

審核:劉蔚如、郭玲



上一篇: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第一屆教學委員會聘任儀式暨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

下一篇:主題教育 | 伟德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師生赴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參訪交流

Baidu
sogou